目前,中国在欧洲的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长,但欧洲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仍不一致。对外国战略供应链资产的收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给欧洲决策者带来了新的担忧。
经合组织(OECD)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去十年来,中国企业陆续收购了欧洲13个港口的部分股权,包括意大利、希腊、西班牙以及最近的比利时。
目前,这些港口承担着约10%的欧洲海运集装箱运量,已成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旨在更好地实现中国与非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商业枢纽的互联互通。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国及第二大出口国,日均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海洋运输的比重超过铁路或航空运输。
长期以来,欧盟各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贸易国,大力鼓励双向贸易。过去,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纷纷选择在中国的各行各业投资,但如今已演变成中国在欧盟开展大规模投资。
中国企业目前在十多个欧洲港口拥有股权
中国高度重视基础设施项目,因此大力投资于欧洲港口。其中,投资的战略焦点位于欧洲南部港口而非北部。
拥有世界上第四大集装箱运输船队的中远集团(COSCO)目前正开足马力在欧洲投资,首个项目位于比雷埃夫斯港。
2016年,经过几年的投资后,中远集团与比雷埃夫斯港务局签订了一份有效期至少到2052年的特许权协议,收购了该港口的多数股权。目前,中远集团已掌控集装箱码头、游轮码头及渡轮码头。
在意大利,中国企业已通过APM收购了瓦多码头的一部分股权。中国企业对意大利投资的兴趣日益高涨。
中国企业还收购了轮胎制造商倍耐力和机床制造商Cifa等意大利知名品牌。中国的资金纷纷投向意大利战略性能源企业,如埃尼集团、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和CDP Reti(中国国家电网收购了其35的股权)等。此外,中国投资者收购了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法拉帝游艇、意大利电信集团及世界知名时装设计品牌菲拉格慕的部分股权,并收购了数百家意大利中小企业。
近日,曾在上海任教的金融学教授米歇尔·杰拉奇(Michele Geraci)被意大利政府任命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先生一向支持中国在意大利的投资,并指出意大利将成为中国在地中海地区的朋友。除其他想法外,杰拉奇先生希望在支付技术(包括腾讯公司的微信服务)和在非洲的合资企业方面同中国开展合作。
当前,欧盟正着手制定用于筛选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新框架。港口代表着欧盟贸易基础设施的基石,因为跨欧洲边境的70%的货物运输通过海运完成。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重视南欧和东欧地区的战略意义,目前正借“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大力推进其在该地区港口和码头的整体投资。除了在希腊的港口投资外,中国计划构建一个铁路接驳网络,实现该港口和西巴尔干半岛地区及北欧各国的互联互通。
尽管鹿特丹港将很可能继续作为欧洲最繁忙的港口,但很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更多的“一带一路”项目的完成,南欧港口有望成为东西方海运的核心。
新的航线将需要新的储存和装运中心,并将为南欧和东欧带来更多的业务。与其他“一带一路”项目一道,中欧陆海快线旨在增强南欧和东欧在欧洲大陆贸易航线中的地位。借助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反映的宽松中国经济政策,南部门户替代(Southern Gateway Alternative)计划正变为现实。
中国投资的规模及其战略的长期性意味着欧盟将花费一定时间达成对“一带一路”等倡议的一致响应。
迄今为止,只有11个欧盟成员国正式加入了该计划。可以是,大多数欧洲国家认识到了欧盟和中国之间日益重要的政治经济关系,但法国和德国普遍略显谨慎,而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皆已公开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
中国已于16个中东欧国家达成了16+1合作框架,并致力于与其保持密切关系。这16个国家有的是欧盟成员国,有的是正式的欧盟候选国。
此文章来自CS WINdow,意大利康世集团的季度通讯。CS WINdow致力于洞察全球供应链最热门话题包括重点介绍欧洲多式联运物流。想要了解更多吗?